西平论坛/XiPing BBS
鸣谢:西平兄弟制片提供影像资源!- 在外漂泊
在外漂泊,从未着陆,游子在外,相逢相知共同交流合作携手勇闯未来,老乡的气场能伴我们一起实现梦想,梦想要大,说不定实现了呢!
由“80后”称谓看媒体的惰性和盲从
时间:--热度:173°C
由“80后”称谓看媒体的惰性和盲从
管理提醒:
本帖被 郑州 设置为精华(2008-01-013) 打开3日的网络,有两则新闻标题特别抢眼,一则是关于乌鲁木齐“1.2”德汇国际广场扑救大火的新闻,唤作《乌鲁木齐悼念火灾殉职官兵3名英雄均系“80后”》;一则是关于某地“两会”代表委员的,唤作《60后70后80后代表各领风骚》。抢眼的原因,是两则新闻不约而同地用了“80后”的称谓。
“XX后”的称谓不难理解,应该是代表新闻对象年龄段的。用搜索查找其由来,只有“80后”的称谓有出处,“60后”和“70后”的出处则遍寻不着,看来是从“80后”盗版得来的。“80后”称谓源于上个世纪末,原称是“80后写作”,是指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群体,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韩寒、许佳、郁秀等。简而言之是指八十年代出生的一批写作好手,后延伸开去,用来代指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
这样的称谓约定俗成,应该有一定的眼球吸引力。但这次不仅让笔者没了读取的兴趣,还凭空增加了逆反。3名以身殉职者都是乌鲁木齐市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的官兵,他们中队的属性和副中队长、见习排长、士官的职务已经决定了他们八十年代出生的年龄范围,换言之,中队牺牲的任何一个官兵都会处于这一年龄段,突出其“80后”的身份,实在无助于3人形象;“两会”委员代表,在构成上是有一定的年龄比例要求的,60后70后80后都有,不用强调别人也知道,说了纯粹是多此一举。如果是想以此衬托出他们的年轻来,显然60后70后已不年轻,80后也不特别年轻了。须知,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前两年,突出新闻对象“80后”的身份,确能让人对其年轻程度刮目相看,产生后生可畏之感。可如今已是2008年,“80后”大都已是20出头甚至近30了,也已到了该当大任的年龄了,这一年龄段已毫无可渲染之处了。
既不能突显新闻对象的特别年轻性,又不能为新闻对象增光添彩,缘何还在新闻对象的年龄层上兜圈子、作文章,做出世易时移拒不变法的刻舟求剑的标题来,无它,图个读者眼熟罢了!不能说记者和编辑词汇匮乏,少才情,只能怨他们太惰性太盲从,习惯了搭顺风车,不愿绞脑汁。
这并非是笔者鸡蛋里挑刺,大惊小怪牵强出的结论。去年“史上最牛”之类俗不可耐的新闻标题成风如此,今年新年伊始的前3天铺天盖地的假新闻,如上海外地人买房问题,啤酒涨价,新馒头形状标准,警校停止招收本科生等也如此。假新闻猖獗,媒体的公信力自然受到伤害,政府形象也会受到影响,但最终祸害的是广大受众,受众们被蒙得今昔不知何昔,再相信谁心中已经没了准头。
除了始作俑者,绝大多数媒体也是受害者,不是存心的,属于人云亦云的跟风者。这问题如果上不了新闻职业道德的公德台面,就把它定位在盲从和惰性和私德问题上吧!上述假新闻出现时,倘若有一家媒体的记者和编辑能够对新闻的真实性去主动核实,也许只消一个电话,不仅可以获得独家新闻,还可以及时中止三人成虎、假风假雨惊煞全国人们的混乱局面,功德无量呢!作者:罗方 来源:红网
[img]http://bbs.hnsc.com.cn/images/ftxia/sigline.gif[/img]
生活不相信眼泪,迎难而上吧!
暂时没有跟帖,速度抢沙发吧!
西平人物 .../Person
更多王青海,男,河南省西平县人,大学文化,开始在军营工作,曾任北京军区卫戍区机关干部,以后到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工作,先后任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办公厅秘书处行长秘书、秘书处处长,现任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机关党委书记兼纪委书记 ...
西平论坛的话题 .../BBS
更多- 河南驻马店75.8大洪水为什么直到现在会不为人所知?06/04
- 传统地方小吃有哪些知名的黑暗料理?06/04
- 驻马店和信阳,为什么没有一个县级市?06/04
- 去河南旅游,美食有哪些?06/04
- 求一起爽一把04/01
- 解锁松茸的三种高级做法,堪比米其林大厨。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