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用户和未注册用户的区别,建议你瞧瞧

小麦育种家吕平安为河南粮食增产立大功

来源/作者:大河网-河南日报类别:河南人物点击率:1148背景颜色:||

    新华网河南频道10月30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吕平安,温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在自家的责任田里,潜心研究小麦育种近30年,先后培育出十多个小麦高产优质新品种(系),成为千里黄淮麦区小麦领航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1.84亿亩,增产小麦148亿斤。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和省委书记徐光春都曾视察过他的小麦试验田。2008年9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温县,亲切接见了他,称赞他是“小麦育种家”。

    “民以食为天”。13亿人的吃饭问题永远是国人的头等大事,而素有“中国粮仓”之称的河南省,粮食生产连续三年超千亿斤,连续五年创历史纪录。河南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出了占全国1/10的粮食,不仅满足了本省近亿人口的口粮,而且每年向省外调出300亿斤商品原粮和粮食制成品。河南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千亿数字的背后,有多少人在为粮食的增产丰收默默地奉献!吕平安就是其中一个突出代表。

    如果说“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那么,吕平安就是勇于改变这粒种子的探索者!

    “我的梦想就是让乡亲们吃饱饭”

    57岁的吕平安出生在温县祥云镇喜合村,从小尝尽了受冻挨饿的滋味。吃饱饭成了他最大的奢望。1980年,公社领导将在喜合村搞农作物科学培育成绩突出的吕平安调任公社种子站站长,但他依然是领工分的农民身份。他说他什么都不在乎,就想研究粮种,就一个梦想:让土地能多打粮食,让乡亲们都吃饱饭!

    1980年,农业部专家来温县考察小麦时说了一句:温县这么多年都是小麦高产县,可惜没有自己培育的品种。一句无意的话深深刺痛了陪同一旁的吕平安。他暗下决心:俺一定要为温县培育出一个小麦高产新品种!

    吕平安在自家责任田里辟出五分地,当年引进29个小麦新品种(系)。他对妻子牛景娥说:“以后家里的活你就不要指望我了。”从此,他一头埋在了小麦品种的培育上,也开始品尝失败的滋味……

    试验田里,吕平安每天早晚两次来察看,冬天观察幼苗分蘖力、耐寒性;春天观察麦苗抗病性、抗倒伏性;夏天看其成熟性和产量结构……心血熬尽,当年就栽了个大跟头:他精心伺候8个月的杂交麦,收获时却大部分是空穗……

    麦种试验不像其他实验,它等一次试验结果就得一年。

    以后几年,吕平安不停地引进新品种,搞小麦杂交培育,结果没有一个能集耐寒、抗倒、抗病、高产于一身的新品种让他满意。

    他心力交瘁,常常拖着病体到田间。1985年,正值小麦扬花授粉期,他高烧病倒,浑身发冷,四肢无力。半夜,妻子醒来发现丈夫不在,她急忙赶往试验田,看见丈夫冒着暮春夜晚的寒冷,缩着身子蹲在田边。妻心疼地哽咽着:“为了这麦子,咱也不能把命搭进去呀!”他动情地望着妻子:“这麦子就是我的命呀!”

    为放开手脚搞试验,这年秋天,吕平安又高价承包了2亩地,引进了更多小麦优良品种,大量进行单株选育和杂交培育。

  “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搞成试验”

    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三个孩子。每月45元工资,既要付多病父亲的药费,又要掏三个孩子的学费,生活十分拮据。为了交承包地费、购买麦种,他咬咬牙又一次对妻子说:“我这点工资你也甭指望了。”

    买不起油,一家人长年吃咸菜,几个月也尝不上酱油。过年了,孩子闹着要新衣服,心烦的妻子拽过来就打,孩子哭她也哭。吕平安歉疚地摸着孩子的头:“你们跟爹受苦了,可爹就是砸锅卖铁也得搞好这个试验啊,这不是为了咱自己呀!”

    烟戒了,酒也戒了,衬衣破了用胶布粘粘再穿,十几年的棉袄里外都开了“花”也舍不得换。然而,为购买好麦种,他却不惜血本……

    一片心血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败……

    有人感动,有人婉惜,有人讥讽……

    问题出在哪儿?吕平安在反思,最后悟出:还是知识欠缺啊!

    1988年,他报名上了河南农大函授班。遗传育种、作物栽培、植物保护……他学来如吹春风,如沐春雨。白天没时间,他就在夜晚,捧起书一坐就是大半夜。在他的住室,除了一袋袋麦种,就是那几百本的农业科技书了。

    1992年,他拿到了大专文凭。这时,有人劝他:“单位那么多人都转成国家干部了,你也跑跑吧!”他反问:“转成干部还能在家搞育种?!”妻摇摇头:“他就一根筋!”

    为了搞小麦育种,吕平安舍弃了许多常人的乐趣,扑克、麻将、下棋等他都不沾边。他是个有名的孝子,可伺候瘫痪老父亲的活儿他也只好托给了妻儿。父亲病危时,他不在跟前。弥留之际,老人还一直喃喃呼唤“平安——平安哩——”老人多么想看儿子最后一眼啊!可这时他就在离家三里远的示范田里,农业部的专家正在考察他的麦子。

    专家考察完,他一路跑回家,老人已闭上了双眼。他扑在父亲尚有余温的身上,失声痛哭:“爹,爹呀!儿子对不起您呀!”

    年复一年,吕平安就这样走过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的小麦育种成果也终于一个接一个从他的承包田里诞生!

  世界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这是我见到最好的小麦品种”

    1996年5月26日,在布谷鸟的声声鸣叫中,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主任、世界著名小麦育种专家S·拉杰拉姆率领美、英等国小麦专家前来中国考察小麦,提出要看最能代表中国小麦生产水平的麦子。国家及省小麦专家推荐他们到温县考察吕平安培育的百亩“温麦六号”小麦新品种示范田。

    仿佛老天要对“温麦六号”再次进行严峻考验。就在第二天专家要来考察的时候,头天夜里突然狂风大作,树枝咯巴咯巴折断,有的树木被连根拔起,吕平安拔腿就向他的百亩示范田跑去……

    路两边大片麦子倒伏,尤其刚浇过水的麦田,麦子像碾过一般平铺在地。一口气跑到自己的示范田,吕平安悬着的心落下了,他的百亩“温麦六号”不仅没有倒,而且连零星的倒伏也没有,况且两天前刚浇过水。“老天爷,我赢了!”吕平安一蹦三尺高。

    第二天上午,拉杰拉姆一到示范田就惊喜地连叫“OK”。他走进麦田,查单株分蘖,数穗数,数粒数,掏出皮尺量麦秆高度……两个小时过去了,他才恋恋不舍地走出麦田,伸出大拇指:“这是我在中国看到的最好的麦田,见到的最好小麦品种!”

    这块麦田的产量到底怎么样?6月11日,省人大副主任、著名小麦栽培专家胡廷积教授委托河南农大8位小麦专家前来进行现场监督,实地收打。最后确认亩产小麦629.8公斤,创河南有史以来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1998年,“温麦六号”省审为“豫麦49”,2000年又通过国家审定。“豫麦49”推广了8个省,累计种植面积1.35亿亩。2000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被国家科技、财政、计委、经贸四部委联合评定为全国唯一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奖,以后又获得了两项国家级大奖。

    殚精竭虑,苦心钻研。吕平安的成果接踵而至:继国审豫麦49之后,他又培育出了豫麦49-198、平安3号、平安6号、平安7号等小麦优质高产新品种。

  总书记握住他的手:“希望你多培育出好品种,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1990年,在镇政府支持下,吕平安扩建了1.4万亩小麦原种基地,2004年,又创办了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小麦原种基地扩大到4万亩。自1997年始,吕平安年年承担国家和省小麦重大攻关项目。

    2004年7月,“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课题组将技术含金量最高的15亩连片超高产攻关田和万亩核心试验区建设的任务交给了平安种业公司。

    2006年6月5日,国家粮丰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著名小麦遗传育种专家李振声院士带领专家组来到温县祥云镇,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对15亩豫麦49-198小麦进行实打验收,平均亩产达到717.2公斤!这个结果创造了我国黄淮、长江、北方三大冬麦区15亩连片小麦平均单产的历史最高纪录。

    李振声院士评价:“小麦生产再发展,要有一批过硬的领航品种,豫麦49-198代表了这一方向。”

    2007年,平安种业承担河南省超级小麦育种项目,1032亩连片平安3号小麦,平均亩产655.8公斤,创全国千亩以上规模小麦亩产的最高纪录。同时承担的国家粮丰工程万亩核心区建设项目,平均亩产小麦618公斤。

    2008年,平安种业承担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万亩示范区项目,2.46万亩小麦平均亩产606公斤,创我国相同面积小麦平均亩产新高。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天财教授欣喜地说:“两万多亩连片平均亩产突破600公斤,在我国小麦生产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还很精辟地指出:“河南小麦连续五年大丰产,优良品种在所有增产要素中所起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其中以豫麦49-198为代表的优良品种,对小麦增产的贡献率达40%”。

    目前,平安种业公司有小麦专业育种科技园302亩,无公害标准化小麦原种繁育基地4万亩,联合繁育基地20多万亩。吕平安培育的8号、9号、10号、11号小麦新品种正在参加国家、省小麦预试和区试,有望成为黄淮麦区的小麦领航品种。同时,他又开始了玉米育种,培育的新品系已经参加了省预试和区试。并且开展了玉米高产配套技术研究,承担的国家粮丰工程项目,2005年19.8亩铁茬机播郑单958,平均亩产902.1公斤,创全国铁茬机播夏播玉米最高单产纪录。

    2008年9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吕平安时,紧紧握住他的手,亲切地勉励他:“希望你多培育出好品种,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书记的话使吕平安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告诉记者,总书记这次来河南考察时再三强调:粮食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定要把粮食生产抓得紧而又紧。发展粮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徐光春书记也指出:河南粮食产量多年创历史新高,重要的原因就是发挥了农业科技的威力,推广了一批优质品种,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按照省里今年编制完成的《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纲要》,我省将采取措施使粮食年产能力由目前的1000亿斤稳定提高到1300亿斤,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这就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以种为先”。吕平安表示,作为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自己一定会加倍努力,力争培育出更多的新粮种,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决不辜负总书记对我们的嘱托!

    

 

 
西平吧社区
兄弟制片,放大公司的声音

西平人物 .../Person

更多
八旬台胞的家乡情怀张振郁先生

6月30日,西平县委台办收到了一批从台湾邮寄来的书籍。书是由80岁高龄的台湾西平同乡会荣誉理事长张振郁先生从台湾邮寄过来的。今年清明节期间,张先生回乡探亲祭祖,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及县委统战部、台办的热情...

十七届中央委员我军中将董贵山

董贵山,1946年7月生,河南西平人。196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12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中将军衔。1964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50军149师446团2营6连战士、排长。1969年8月任西藏军区52师155团司令部作训股测绘员。...

刘崇林:83岁老人28年汗水终圆作家梦

一位老人退休后,终日不闲着,不但致力于养花 种树被市 县聘为“农技师”而且他更爱好舞文弄墨1994年以来,他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奖70余次,荣任<>特邀编委,荣获“十佳明星”作家称号; 传略录入<<二十...

赵国河,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

今天是我们的政风行风节目,此刻坐在我们直播间的嘉宾是省教育厅的副厅长赵国河,以及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吴长运、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 的处长董丞明,另外一位就是我们省大中专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主任吕冰,他们将为大家介绍全省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