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马华平,女,1970年10月生,1991年7月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农学专业。18年来一直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工作。现任小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近年来,由她和她的团队育成的新麦系列品种在我国黄淮麦区累计示范推广5000余万亩,增产优质小麦16亿公斤,创社会经济效益25亿元。
采访马华平颇费了一番周折。
5月4日,记者通过新乡市农科院的领导多次与马华平联系不上,有经验的院长说“肯定是下地了”,果然,直到傍晚马华平从育种试验田回到家才得知记者找她。原来,每年3月到6月是观察小麦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除了吃饭睡觉,她都泡在麦田里,每天达十几个小时,白天在办公室很难见到人影。当晚,记者驱车赶到位于辉县市的新乡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终于见到了马华平。
一走进马华平的办公室,记者立即被摆在资料柜上的一排金色的奖杯所吸引,细细一数竟有19尊!
“每一尊奖杯的背后都饱含着马华平和她的同事太多的心血和汗水!”农科院领导评价道,马华平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有较强解决小麦科研、生产中关键问题和疑难问题的能力,在育种方法和途径方面有所创造,在超高产和抗病育种材料上不断创新,专业水平高,育成品种多,承担项目多,成绩突出。
农业科研工作常年以泥土为伴,环境条件差,劳动强度大,试验周期长。马华平根据多年的育种工作实践,进行了许多富有科学价值的探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小麦育种技术路线和方法。2000年以来先后育成新麦9号、新麦11号、新麦12号、新麦13号、新麦16号、新麦18号、新麦19号、新麦9817等8个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小麦新品种,其中有6个品种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有5个品种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形成了中强筋配套、早中晚茬搭配的新麦系列品种,使新乡市农科院小麦育种水平跻身国内领先行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麦18号2007年被农业部推介为全国10个小麦主导品种之一,2008年又被农业部推介为全国15个小麦主导品种之一,实现了产量、品质和抗病性三大创新,成为新乡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个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2005年在全国小麦品质鉴评活动中新麦18号获第二名,被列为国家中间试验对照品种以及河南省、安徽省的小麦良种推广补贴品种。
马华平还经常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将新品种和新技术及时送到农村田间地头,变成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的致富技能,使新麦系列小麦新品种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近年来在我国黄淮麦区累计示范推广5000余万亩,增产优质小麦16亿公斤,创社会经济效益25亿元,为河南、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等黄淮麦区的小麦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小麦育种方面的学术带头人,自2000年以来,马华平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8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新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河南省农科系统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等奖项。
(记者 李虎成 贺棣葆)
上一篇:朱明军天资与勤奋成就一流专家
下一篇:盾构上绽放的铿锵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