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国周 (闫红杰 摄)
白国周带领掘进班的工友们在井下作业(闫红杰摄)
题记
火神,燧氏也。上古姓燧名武,武儿击石钻木发明了火,并赐给取火的器具“燧”,变成五团火花。玉帝封武儿为火部兵马大元帅。民间认为“华光”是“火星”,把他作为火神崇拜,手持神鞭,载于《百神图》一书中。
燧人氏击石钻木取火给人类造福,人们都感谢他,敬仰他。赵朴初先生曾做诗道:“燧人取火非常业,世界从兹事事新。五十万年过一瞬,还看今日北京人。”
古人燧氏,今有矿工。同样掘取光明与温暖给人间,二者一也。
核心提示
从古至今,“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都是矿工本色。
在漆黑的地下深处,矿工生活、劳作在极度危险的矿井下。亲属每天最焦急的,就是等父兄平安回家。“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那是一种煎熬。情脉脉,意忡忡,这是妻女忧思。
“无煤不带血”,“无矿不出难”,几乎成了人类向大自然要煤要能源要热量的基本代价。“矿难”、“死亡”、“受伤”,这些血淋淋的字眼,好像矿工与生俱来的梦魇和谶言,如影随形,强烈地裹胁和恐吓着每一个井下作业者。
“我们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职工群众,在安全问题上,都应该负有相同的责任,共同承担应有的义务。让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努力实践科学化的安全之路,减少事故、减少死亡。善待生命,对你对我,也是对家属和亲人的负责……”
这是8月19~21日,记者在我省著名企业——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平能化集团)所属的七星公司四队进行采访时,从掘进班长白国周的《安全日志》中抄录的字句。
就是这个白国周,积22年来一线生产近8000个日夜的经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总结发明的基层管理法,打破了“血染煤”的历史痼疾和行业宿命!
他不仅没有发生一起磕手碰脚的事故,且所带班组(先后有230人之多)也从来没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他当班长21年,一手培养出来13名班组长,这些人在生产中也没发生任何伤亡事故!
从煤矿零星安全事故不断的特殊行业里,他创造了一个职业传奇——地下280米:白亮的矿灯灯光、红色班令旗、橙色安全帽、蓝色工装、黑色胶靴,在灰色岩石巷道里安全坚定地向前掘进着……
矿工班长牵动副总理
好像突然之间,白白净净甚至有点文雅多思的“兵头将尾”——39岁的普通班长白国周就“火了”,出乎他自己意料,火得一塌糊涂。
今年8月13日,中平能化集团接到国家煤矿安监局的会议纪要,要求该集团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的批示精神,进一步总结“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把经验推广到全国。
张德江副总理了解到白国周的事迹后,于8月7日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骆林、副局长兼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批示:“煤矿安全生产,加强班组建设发挥班组作用十分重要,‘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是白国周同志在井下工作二十几年安全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不断创新的成果。建议在煤矿系统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把煤矿安全生产落实到班组。”
8月10日,赵铁锤主持召开了国家煤
矿安监局局长办公会议,要求在全国煤炭系统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将其印制成册,作为正在开展的全国煤矿万名班组长培训工程的教材之一。在全国煤炭系统全面铺开后,还要逐步在全国高危行业推广。
早先的今年5月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鸣起曾对相关系列报道做出批示:“白国周同志以科学的理念、扎实的技能、严格的管理,为煤矿企业班组建设创造了宝贵的经验。应大力宣传白国周同志的先进事迹……”
以白国周事迹为契机,6月30日,中平能化七星公司党委、七星公司、七星公司工会联合发文,出台了《关于加强班组建设的实施意见(草案)》。意见向5000多名公司矿工宣布:“用3至5年的时间,使全公司所有班组成为合格班组,并力争打造30个明星班组、50个优秀班组,同时培养出30名明星班组长、50名优秀班组长。把班组建设成为‘安全文明高效、培养凝聚人才、开拓进取创新、团结学习和谐’的企业基层组织;把班组长培养成为素质高、业务精、懂技术、会管理的基层管理者;把班组职工培育成为勤奋、敬业、创新、进取的新型劳动者。”
今年10月,全国总工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还将在中平能化集团召开煤矿班组建设推进会,并拟于明年上半年召开全国煤矿班组建设经验交流会。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长年奋战在煤层巷道里的平凡矿工和他的经验,何以能上升到推广全国的教材高度?何以能提炼为一个行业的工作方法?
“这辈子绝不违章”
“白国周是不平凡的,我赞颂白国周。
“我也曾下过井。坐罐笼时,哐当一声。然后,心跟往上揪着一样,瞬间就到达二三百米的井下。巷道里跟黑夜一样看不到尽头,我深一脚浅一脚跟着师傅往前走,没到采面我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
“井下环境恶劣,水、火、煤尘、瓦斯、顶板、地热等灾害时有发生,是人们望而却步的地方。难怪10多个和白国周一起来的人只干一天就当了逃兵。白国周却留了下来,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今年7月13日,退休职工庞振江在报章发表《白国周礼赞》时这样由衷写道。
白国周是在1987年8月初中毕业后到了矿山,那时,他心怀对煤矿工人职业的崇敬,更肩负着生活的压力。
8月19日深夜,记者在白国周家里采访时,听到当年这个以“农民轮换工”身份进矿的“老班长”回忆旧事:“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和大多数职工一样,心里总想着多挣点钱贴补家里。”
刚上班,白国周的师傅李翼德就给他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悲剧:那天李翼德和工友一起干井下巷道发碹工程,顶棚带帽工作完成后,他们就开始清理岩壁和砌墙。按规章要求,挖两米岩壁要砌一米的墙,但为了省事也为了加快进度,他们就一次挖了五米的岩壁。结果还没来得及砌墙,顶棚就突然坍塌了,当场把一名工友埋在了下面——刚才还有说有笑的工友,刹那间就在大家面前消失了。
“一次违章,代价竟然是一个年轻的生命!他们家的情况我知道,这么多年来,他爱人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艰难地生活着,日子过得很苦……”师傅当时的话白国周至今还记得。
“每次想起这件事,我的心里都难受。同时,我的心头也涌现出了一个强烈的念头,那就是这辈子绝不违章!”白国周说。
这个警示,在白国周心头回旋震荡了22年,成为他做“本质安全人”(珍惜生命,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受别人伤害)的心理基础。
因此,尽管白国周天天下井,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并没有把他变成吃饱了干活、干累了睡觉、啥也不想的人——他是个有心人,爱学习、好思考、善动手、勤动口,这一切,构成了他迅速成长的阶梯。
有一次,一位老工人手扶钻头在岩壁上打眼,看起来很是轻松,好奇的白国周也要试试,可是钻头到他手里就不听话了,扶着扶着就不转了,后来竟然卡了进去,一下子耽误了半个小时的生产。他很纳闷,一个小小的钻头怎么就有这么大的学问?于是,他结合生产实际不断地借来煤矿生产方面的书籍学习。
孜孜不倦学习的他,受到了队领导的器重。入矿一年后,年轻的白国周即被提拔为开拓队掘进班班长,手下一般保持在15个人左右。
“当上班长以后,我一直提醒自己:我身上担负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安全,还有班里十
几个兄弟的生命。所以我常常告诫我的弟兄们:我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生命,更关系到咱们全家人的幸福。”白国周说。
在施工中,白国周首先带头按章操作,并坚持落实自保、互保、联保的安全理念,逐步使大伙意识到,只有做好自保互保联保,大家的安全才能得到保证,生产才能安全高效。这一点,也是白国周所在班连续22年不出事故的一个关键原因。
下井22年何以“身上没疤”?
每次下井前,白国周都按照队里的规定,带领全班人员在矿工及家属的全家福照片前举起右手庄严宣誓:“上安全岗,决不违章!”
带着这种誓言,白国周在井下生产一线摸爬滚打多年,一年365天,他至少有350天都要下井,算下来,有近8000天,居然连磕手碰脚这样的小伤都没有出现过。每次上下井,男人们都要脱光了更换衣服,一些人都称奇:这个人果然身上连块疤痕也没有呀!
井下,他是最没有打工意识的农民工;井上,他是最不像班长的兄长。
井下,他写了不计其数、“稍存即逝”的“粉笔留言”;井上,他记了整整8本、保存完好的《安全日志》。
每天,穿过3道风门,白国周走到绞车房,上下左右看看钢丝绳有无断丝,手推推闸皮,看是否松动。如果发现滚筒螺丝松了,他就掏出口袋中的粉笔,在一旁的小黑板上给开绞车的工友留言:“绞车滚筒螺丝松了,需处理后再开车。”
每次下井,白国周总是这样赶到工友前面,在开工之前先走检一遍。排查出隐患,如果他一时无法处理,就用粉笔在引人注目的地方写字提醒。接班的工人一上岗,看到点名让自己干什么,谁都不敢怠慢。大家都是先处理完班长布置的任务,擦掉留言,再正常生产。久而久之,白国周的“粉笔留言”就成了他们班工作区域一道“独特的风景”。
白国周说,班组长要做好安全工作,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是关键。多年来,他和工友们总结出了“班组安全管理九法”,包括理念引领法、班前礼仪法、互助联保法、手指口述交接班法、“三不少”隐患排查法、“三快三勤”现场管理法等等,并把它们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
白国周特别介绍了“三不少”隐患排查法和“三快三勤”现场管理法,前者就是班前检查不能少、班中排查不能少、班后复查不能少,后者则包括嘴快、腿快、手快、勤动脑、勤汇报、勤沟通。
其中,手快就是无论到哪个地方,发现隐患和问题,现场能处理的当即就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勤动脑就是结合生产现场实际,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勤动脑、勤思考,并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迅速组织处理。勤汇报就是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尤其是有可能影响下班安全生产和工程进度的,及时向上级汇报,使上级在第一时间能掌握生产一线的工作动态,合理分工,科学调度。
这些,都是白国周在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发现有问题的,就马上把它写在旁边的小黑板上,并派专人前去处理。班中巡查时,再进行详细的复查,看问题是否已及时处理,如不能处理的就做到口交口、手交手,进行严格的交接班。”
8月20日上午,记者们在七星公司采访时,看到矿山办公区举目都是白国周事迹和管理方法宣传栏,还兴趣颇浓地专门到绞车房体验了“手指口述交接班法”。
上一篇:感动中国十大杰出矿工——吴如
下一篇:侠骨柔肠的排爆专家——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