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12月29日电(记者陆欢 魏莘)当生活的重担一次又一次地压在老谢的肩膀上,他从来没有低过头。35年来,他乐观、朴实的笑脸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30多年的辛劳,延展爱心,守诺依旧。
今年57岁的谢延信,是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公司一名普通矿工。每天早上,谢延信都会早早起床,一边做早饭,一边为85岁的岳母洗脸梳头,之后再招呼55岁的傻妻弟吃饭。他伺候瘫痪的岳父18年,照顾多病的岳母和呆傻的妻弟35年。青丝成白发,孝心不改,爱心不移。
1973年,21岁的河南滑县小伙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随后他们有了小女儿--刘变英。然而,不幸的是,妻子因患产后风,在女儿出生40天后撒手人寰。
妻子临终前,拉着延信的手嘱咐:"俺走后最放心不下的是咱的闺女、咱爹娘和傻弟弟,你今后要多替俺照顾好爹妈和咱兄弟,俺在九泉之下也感激你。"面对临终的妻子,延信许下了承诺。
"俺一定照顾好老人、弟弟,你放心吧。"仅此一句承诺,延信苦苦厮守这个家,35年来,他从来没有后悔。
1974年兰娥走的时候,家里的光景特别难。岳母因患有肺气肿,丧失了劳动能力,惟一的内弟先天呆傻,生活不能自理,只有岳父一人在300多里之外的焦作煤矿上班。再加上襁褓中的女儿,延信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
1996年,瘫痪了18年的岳父也走了,生活的重担再一次地压在延信的肩上。"老伴走了,要是延信不在这儿,俺这一家人就过不去了,就碎了。" 85岁的老岳母冯季花,深陷的双目里噙着泪水。
为了让岳父母相信他不会放弃这个家,刘延信把名字改成了谢延信。
"只要认准了路,他就一直走下去,谁说也不行,比如他改姓的事……"三哥刘延胜回忆着当年谢延信坚持要改姓的情景。
而谢延信说,"我不改姓二老不相信,为了叫他们相信我,只有改姓。虽然家里不愿意,我寻思一定要改,下这个决心。"
祸不单行,1979年冬天,在焦作煤矿上班的岳父突然中风住了院。这一住就是3个月,延信每天守在岳父床边尽心照料。"腊月天延信还在地上睡,'亮儿(谢延信小名)你睡在地上冷不冷啊?','不冷。'在急救室,他铺个草席睡在病床边,比亲儿子伺候得还恭敬。" 冯季花说。
岳父的命保住了,却瘫在了床上。岳母患肺气肿、胃溃疡,丧失了基本劳动能力,内弟先天呆傻,生活难以自理,幼小的女儿需人照顾。一瘫、一病、一傻、一幼,这是谢延信家的现实。
岳父吃的中药里有一味药是蝎子。为了省钱,谢延信自带干粮到离家四十多里路的山上抓蝎子,听说冬瓜皮、茅草根可以利尿通便,他就去找、去挖,每天给老人熬水喝。
对这个家的一片挚爱,令每一个熟悉谢延信名字的人都感动。 "他岳父,在屋里长期躺着很寂寞,老谢背他出来晒太阳,两个人一块听着豫剧打着拍子,外人一看,都以为是父子俩。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老谢大孝子呀。" 邻居赵国堂激动的说。
"有一次我从老家回来看姥姥和父亲,我扒着门缝看,我父亲正给我姥爷抠大便。" 刘变英说,"我父亲真的很可怜。"
岳父60多元的病休工资养活不了全家4口,延信抽空就去打零工,挣钱补贴家用。
"16岁那年,我到乡里赶会相中了一盒胭脂,就买了回来。这是第一次我给自己做主买东西。"刘变英说,但是叔(谢延信)一看是化妆品,当即就生气了。"谁让你跟别人比,要懂事啊!打那以后30多年,我再没有买过化妆品。" 刘变英哽咽了。
为了全身心照顾岳母一家,谢延信只得把幼小的女儿刘变英送回自己父母家。直到如今,谢延信的女儿还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叔叔。
记得有一次,老谢回家给小变英买了一条红围巾,他拉着女儿想亲自给她围上。"我那时只有六七岁,硬是挣脱叔的手走了,我觉得他跟陌生人一样。"提起这事刘变英笑了。
"我亏欠最多的是女儿。" 10岁那年,变英与同村孩子玩耍,眼睛不慎被误伤,落下终身残疾。"当时家里没钱给她治,她虽没怨过我,可我知道我对不住的就是变英了。"提起变英,平时乐呵呵的老谢显得有些苦涩。
面对苦难,谢延信没有怨言,他用肩膀扛起了这个残破的家。1984年9月,一位善良的农家女谢粉香走进了老谢的家。
25年过去,他们风雨同舟,至诚永远。(完)
上一篇:焦作小伙勇斗歹徒
下一篇:好司机见义勇为受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