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语录:“多年来我都是自己养活自己,我有能力在毕业前还清助学贷款!”
新华网河南频道11月3日讯 大河网-大河报报道:刚出生遭遗弃,幸被老人收养;临高考时爷爷病逝,她辍学照料瘫痪的奶奶。奶奶去世后,她外出打工积攒学费重返校园,考入大学后靠勤工俭学养活自己。虽然每天生活花费从不过5元,但成绩优异出类拔萃……
“这次我获得的5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我将全部偿还助学贷款。”昨日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下称“漯河医专”),医疗系临床专业3班女生王佳佳告诉记者:“多年来我都是自己养活自己,我有能力在毕业前还清所有助学贷款!”
女婴被遗弃好心夫妇收养
1983年2月,洛阳偃师县人民医院外寒风刺骨,该县山化乡王窑村的一对年近6旬的农民夫妇,在病房外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走近一看,一群人正围着一个被紧裹着的婴儿议论纷纷:“这个月胎娃子真可怜,狠心的父母不要她了……”
“咱要了吧?”“可咱家已有6个娃娃了,再说她太小也不好养活啊?”夫妇俩嘀咕几句,便把女娃裹在怀里抱回了家。捡回家后,6个儿女全反对:“咱家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一家人挤在几间破房子里,还是再送人吧!”但老夫妇还是坚持收留她做了“孙女”,并取名“王佳佳”。
许多年后,王佳佳从爷奶口中,得知他们当初收养她时,包裹里还有亲生父母留的一张字条,大意是:因为一些事情,无奈在其诞生36天后将其抛弃,恳望好心人收养……
高考前辍学打工四年返校
在王佳佳的记忆里,从记事起她就常给爷奶“打下手”,做饭、洗衣、砍柴、干农活。在爷奶的疼爱下,她上学后一直很努力,梦想着考上大学,好好孝敬爷爷奶奶。
但梦想在2001年被打碎了。那年6月,爷爷病逝了,瘫痪在床的奶奶无人照料。从此她辍学了,每天在奶奶床前捧茶端尿。翌年,奶奶也死了,佳佳又成了孤儿,19岁的她选择了外出打工,在县城饭店给人端盘子或做家政,从此很少再回王窑村。
“收下我吧,我想考大学!”2006年3月,积攒了几千元的王佳佳找到了登封卫校校长,恳请该校能收留她做二年级的学生。闻听她的身世,校长被感动了,不但答应收下她,而且不收学费还资助她。通过全国统一高考,2007年9月1日,王佳佳在没有一人陪同下,带着前些年打工挣来的一沓钱,来到漯河医专报到,成了临床专业的一名大学生。
艰难读大学考分总是第一
王佳佳告诉记者,她现在每月可以挣500多元:“每天中午休息时,我去市区的饭店端盘子,一次能挣10元钱;周末时,给促销的商家到大街上发传单,每天可挣20元到30元;学校还给我找了一份在校内勤工俭学的工作,每月100元。”佳佳说,加上放长假时做家政和每年多次的奖学金收入,她现在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及时还助学贷款。”
“大部分学生一个月得花费500元,但王佳佳每月的生活费却不超过150元。”知情者告诉记者,她是这样解决问题的:早上,两个馒头一杯白开水,不过1元钱;中午,花两元钱买一份米,有时“奢侈”地再买上1元钱一份的菜;晚上如早餐,每天不超过5元钱。加上一些必须购置的衣物和学习用品,每月平均不超200元。
王佳佳买的最奢侈的东西,是2003年辍学打工期间买的一部300元的二手手机。“因为打工需要联系,现在我3个月的话费,最多打50元。”王佳佳说,“加上每年各种的奖学金,我有能力还贷款。”
花销在学校是倒数,但学习却是正数前几名:全班216名学生,她每次考试总分都是第一名;每学期的一等奖奖学金,非她莫属!
爱心献社会始终乐观向上
虽然生活艰难,但她还是不断攒下钱,捐助到社会公益事业和爱心奉献上:汶川大地震后,她捐款50元;食品系一女同学患病,她捐款20元;两次参加义务献血,捐了800毫升;学校组织下乡义诊,她甘愿牺牲打工去参加……
漯河医专副校长刘畅告诉记者:“在王佳佳的身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各种先进性,她始终对人生充满自信和希望,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英才苗子’。”
“我之所以选择临床医学专业,是因为收养并疼爱我的爷爷奶奶,是死于疾病。”王佳佳告诉记者,“我现在虽是一个孤儿,但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关爱和资助,我想通过治病救人回报他们。”
原稿查询:http://epaper.dahe.cn/dhb/t20081103_1418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