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1月15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河南省人民医院妇儿临床医学部主任、主任医师张菊新有很多细微的习惯:习惯手机从来不关,习惯坐门诊的时候不喝水,习惯手术后拉拉病人的手,习惯不当着病人的面退“红包”,习惯在工作中特别“较真儿”……细节决定成败。从医30年,张菊新的这些细微习惯铸就了她的大医精诚,成就了一个巾帼英杰,感动了无数患者,感动了古老中原。
手机从来不关
从医30年的张菊新一直工作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每年诊治病人5000余例。一天做四五台手术,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作为我省妇产科的学术带头人,张菊新承担着全省的妇产科急危重症救治工作。她习惯手机从不关机,“因为有时候一个电话就关系一个人的生命”。有时是刚刚走下手术台,有时是半夜睡梦中……她只要接到电话,便立即前往。
一天中午12点,刚下手术台的张菊新,接到长垣县一家医院的电话,说一位产妇在手术台上大出血,已经3个小时了。救命如救火!在去长垣的车上,她不停地通过电话询问患者情况,指挥抢救。下午2点多,当她赶到手术室时,病人已处于休克状态,填满了纱垫的盆腔仍在不停地出血。她立刻重新制订抢救方案,亲自主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产妇的出血渐渐止住,慢慢睁开了双眼,病人绝处逢生,母子平安!
坐门诊从不喝水
慕名来找张菊新的病人很多,上午的门诊,常常50多个病人排队。为此她坐门诊从来不喝水,怕去厕所耽误时间。她说:“一个山区的病人,能摸到我这里,不知走了多少路。如果再排队等我的门诊,还得住店。不如我多加个班,让他们早点回家。”
每次妇科检查完,张菊新总是亲自为病人穿上衣服,扶下检查床。每次查房,她会习惯地拉拉病人的手,扶扶病人的肩,拉近同病人之间的距离。她走路快,脚步却很轻,她说这样走路不会影响病人休息。
张菊新看病还有个习惯:详细了解每一位病人的经济条件,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为病人省着花钱。扶沟县农民陈喜兰,不幸患了绒毛膜上皮癌,当地医院说发现得太晚,不能手术。夫妇俩辗转拨通了张菊新的电话,她一听病情就急了:“现在就动身来呀,我在病房等你们。”当晚9点多,陈喜兰被抬到省人民医院时,张菊新已做好术前准备。术后,陈喜兰一连接受了7个疗程的化疗,控制住了病情。该做第8次化疗时,家里实在没钱了,老两口决定放弃治疗。张菊新一听又急了:“咋能说不治就不治呢?这次化疗很关键,你只管来,钱的事我来想办法。”陈喜兰顺利地接受了第8次化疗。事后得知,是张菊新和几位医生、护士凑了5000元钱给她做化疗,其中张菊新自己就拿了3200元。30年来张菊新为患者垫付了多少医疗费,连她自己都无法细数。
“红包”绝不当面退
像很多医生一样,张菊新也经常要面对患者送上的“红包”,但她有个习惯,绝对不当着病人的面退“红包”。她说,如果让病人在手术前知道自己的“红包”被退回来,心里就会不踏实,可能影响情绪,甚至加重病情。对于推不掉的“红包”,她就统统为病人交成医疗费。
一天晚上,一位即将手术的病人找到张菊新聊了一会儿,病人离开后,桌上却多了一个信封,里面是厚厚的一沓人民币……第二天的手术很成功,当满心欢喜的家属拿到每日住院清单时,发现账户上多了3000元。原来,张菊新把钱悄悄交给了护士长,让她等病人手术后再交到病人的住院账户上。
勤学苦练医术精湛
目前国际上腹腔妊娠生产活婴仅有10例,其中两例是张菊新完成的;阴道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她在全省率先实施新疗法提高治疗效果……
张菊新30年做了上万台手术,大量的临床工作,使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在工作中特别“较真儿”。她说:“当医生的,一定要慎之又慎,尽量不误诊、漏诊任何一个病人。”
一次,她接诊的一位病人曾就诊两家医院,都说只是宫腔有些炎症,但服药后没什么效果。她细心检查后,初步判断不像一般的炎症。当时已到了下班时间,她仍不放心,建议病人再做一次病理学检查。没想到,病人不耐烦了:再做检查既费事,还多花钱。她反复给病人解释做活检的理由,劝说她千万不要大意。检查结果出来,病人大吃一惊,原来她患了宫颈癌,所幸是早期。因及时做了手术,病人至今很健康。
张菊新主持建立了河南省产科急危重症救治网络中心、妇科肿瘤网络中心和河南省第一个孕产妇学校。近年来,她带领科室同志开展腔镜诊疗、妇科肿瘤介入治疗及生物治疗等新技术20多项,科室连续9年荣获河南省产科质量检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这就是张菊新,30年追求大医精诚,践行医患和谐,恪守职业精神。她坚强、高洁、倔强的品质,一如她的名字,菊蕊耀林,馨香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