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4月28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既然组织上相信我们,我们就要为灾区重建出力,为河南争光!”4月27日下午,在江油市二郎庙镇,我省挂职干部翁建春风尘仆仆地从工地赶回接受记者采访。现年40岁的他是驻马店市新蔡县龙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5·12”地震发生后,按照省委组织部的安排,翁建春奔赴我省对口援建的地震重灾区四川省江油市,成为40名乡镇挂职干部中的一员。他与当地乡镇干部吃住在一起,视灾区人民为亲人,用实际行动在基层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篇章。
夫妻携手灾区洒汗水
从媒体上看到“5·12”地震给四川造成的巨大创伤后,翁建春夜不能寐,一直在思考能为灾区做点什么。当得知省委组织部选拔乡镇干部到江油挂职时,时年39岁的他立即报名参加,经过层层选拔后,他如愿以偿。
上有双亲、下有孩子的翁建春跟家人说了到四川挂职的消息后,出乎他的意料,全家人全部表示支持。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作为人民教师的妻子也提出能不能到江油支教,也为灾区出一把力。他的妻子徐秀芝是新蔡县今是中学的一级语文教师,奋斗在教学岗位上近20年,是学校的教学骨干。
2008年7月8日,翁建春到达江油后,将妻子的心愿报告给了省援建前线指挥部。在指挥部的协调下,江油市教体局和新蔡县教体局做出安排,特批徐老师到江油市二郎庙镇的明镜中学进行义务支教,不领取江油方面的任何报酬。徐秀芝的身体并不太好,但她在克服了余震不断、气候饮食不适的多重困难下,在板房学校里兢兢业业工作,得到了2700多名师生的认可,被当地媒体誉为“绽放在灾区的铿锵玫瑰”。
夫妻两人争相奔赴灾区,将正上高中的女儿留在了老人身边。翁建春夫妇“舍小家为大家”的事迹被传开后,二郎庙镇的干群深受感动。
泥石流中,他险些被冲走
2008年9月24日凌晨时分,继“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江油市又遭受了百年未遇的洪水侵袭,而二郎庙镇则是灾情最重的乡镇。彻夜未停的暴雨致使二郎庙镇山洪暴发,穿镇而过的渭河、潼江河水暴涨。河水夹杂着泥石流呼啸着进入场镇,居住在低洼处的2000多名居民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从睡梦中醒来的翁建春发现他居住的板房里水已淹过膝盖,他连忙叫醒其他乡镇干部,奔赴地势低洼的南街板房区和二郎庙镇一小、卫生院板房区,挨门逐户叫醒仍在熟睡的群众,扶老携幼,将2000多名群众紧急疏散到地势较高的光明小学,予以妥善安置。翁建春在转移群众的过程中,数次险些被泥石流冲走。当日凌晨3时,二郎庙镇上水位平均超过1.5米,低洼处达3米左右,2000多名群众若不及时转移,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泥石流造成山体滑坡、河流改道,公路、铁路全部中断,水、电、气、通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全部瘫痪,全镇1人死亡、3人失踪、4人受伤。566户居民房屋倒塌,近2000人无家可归;60%安置灾民的活动板房被洪水冲垮;全镇100%的农户受灾,场镇70%的居民受损,约5000人吃住亟待救助,直接经济损失达12.15亿元,洪水还造成全镇所有工厂停工、学校停课。
洪水过后的一个星期,翁建春都没有吃上热饭。他与当地乡镇干部一起,发放救灾物资、组织群众展开生产自救,忙碌了一个多星期才使二郎庙镇基本恢复正常。
情系灾区,赢得尊重
我省选派的乡镇挂职干部主要负责对口援建的乡镇项目。由于头绪多、情况复杂,工作开展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翁建春一到二郎庙镇,便立即投入到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第一线,短时间内了解掌握了该镇在地震中的人员伤亡和学校、医院、道路、房屋等各种设施受损情况。在省、市前线指挥部的领导下,翁建春与二郎庙镇党委一班人团结协作,确定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科学重建,注重发展”的工作思路,把该镇涉及民生的卫生院、中心敬老院、提灌站、居民集中点基础设施等恢复重建项目作为首批援建项目。
通过他大量细致的工作,2008年8月底第一批援建项目四方协议正式签订,9月底正式启动,目前,包括提灌站重建、卫生院维修加固、敬老院迁建、场镇居民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等援建项目均顺利推进,2009年8月中旬,4个援建项目工程将全部竣工。全镇4908户农房重建工程也将在今年5月完工。第二批援建项目已顺利启动,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翁建春视灾区人民如亲人,在援建灾区的日日夜夜,他不畏艰苦,克服各种困难,与灾区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搬运救灾物资的场面有他忙碌的身影,困难群众的家里有他亲切的笑脸。
“翁建春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河南援建干部的良好素质,温暖和激励了我们推进科学重建的信心和决心。”结束采访时,二郎庙镇党委书记骆大林说。
(大河报记者 尚杰)
上一篇:平凡铸就丰碑
下一篇:商丘俩农民勇斗歹徒血洒齐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