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县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佛教石窟,位于河南巩义市(原巩县)城西北2.5千米的洛河北岸,开凿于邙山岩面上,始建于北魏晚期,原名希玄寺。现存大窟5个,摩崖大像3尊,佛龛约1000个,摩崖造像龛238个,总计造像7700余尊,铭刻186方 。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至唐宋。总体风格与龙门石窟相近,但规模小,整体造像艺术水平也不如龙门石窟,但其中也不乏精品。题材除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还有礼佛图、神王、怪兽、伎乐等。
[NextPage]
第一窟礼佛图浮雕,分刻于南壁窟门左右,各作3层,相向排列。东侧为以帝王为首的男供养人行列,主像13人各高约60厘米,侍从40余人,矮于主像。西侧为以皇后为首的女供养人行列,主像11人,侍从30余人,形象均矮于东侧,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形象刻画精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制作最为精美的浮雕帝后礼佛图。石窟顶部浮雕保存完整,制作精巧,是巩县石窟艺术的又一特色。如第一窟顶部平棊,每边10个方格,内外3层,内层围绕中心柱为一周飞天;第二层分别为莲花、卷草和化生;最外层刻不同的莲花图案。繁缛富丽且组织得井然有序。又如第三窟顶的浮雕飞天,带饰飘舞,人物凌空翱翔,祥云衬托,形象及衣饰刻划精巧,是其他地区的石窟所未见的。巩县石窟中唐代小龛的形象也非常精美,如第四窟外壁龙朔二年(662)的119号龛,形象丰富而有变化。巩县石窟是研究中国早期石窟雕刻史的重要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