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郑市区双洎河(古洧水)与黄水河(古溱水)汇流处的高台地上,横亘着一座连绵起伏,巍巍壮观的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和韩国的都城——郑韩故城。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静把他的兄弟姬友封到都城镐京附近棫林(在今陕西华县北),国号郑。姬友,史称郑桓公,公元前782年,周宣王死,其子姬宫涅即周幽王继位后,政治腐败,骄奢淫逸,宠爱褒姒,众叛亲离。公元前779年,幽王为使褒姒一笑,竟然演出“烽火戏诸侯”的丑剧,身为周王朝司徒的郑桓公看到王室危机四伏,为了自己的安全,听从周太史伯的劝告,从公元前773年起陆续把郑国的部族、财物和奴隶迁移到洛水以东的虢、郐两国一带,为郑国的东迁作了准备。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犬戎攻打镐京,幽王再举火烽,诸侯不信,救兵不到,犬戎攻破镐京,追杀幽王于骊山之下,掳褒姒而去。郑桓公在保卫幽王的战斗中也被犬戎杀害。申、许、鲁、郑等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周平王,郑桓公之子掘突继位,史称郑武公。平王即位后犬戎屡扰,无乃于公元前770年迁都于雒邑,史称东周。同时,郑武公于公元前769年把郑国从陕西棫林迁到洛水以东,灭郐国,东虢国,建立起新的郑国,都城建在今新郑县城一带,为区别于陕西的旧郑,故称“新郑”。郑在新郑传22世,历时394年,于公元前375年被韩国所灭,韩哀侯把国都从阳翟(今禹县)迁到郑国都城,传9世,历时145年,至公元前230年被秦国所灭,郑、韩在此建都长达539年之久,故称郑韩故城。
[NextPage]
郑国是春秋初期十二强国之一,郑庄公被后世称为“春秋小霸”,开春秋霸主之先河,韩国为战国七雄之一,雄居中原。两国先后所建都城规模宏大,善居利战,巍巍壮观,惟楚、秦国都可比。此城虽经2700多年,仍岿然屹立,是目前世界上同期土城墙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
40余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基本弄清了遗迹的分布。春秋郑国时期,其都城坐西向东,郑宫殿区位于今阁老坟村一带;史书提到的郑国祖庙则分布在市政府北侧;1993年——1998年发现的金城路祭祀遗址、城市信用社祭祀遗址、中行祭祀遗址是郑国的社稷遗址,与文献记载的“一国三社”相吻合,在这里发现了青铜礼器9套215件,乐器11套215件,殉马坑78座,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战国时期韩国将故城从中部由北向南筑隔城墙,分东西两城,东城为廓城,西城为内城,韩宫城位居西城内郑宫遗址旧址之上,其坐向改为坐北朝南,在宫城前方(今市博物馆北侧)发现有韩国祖庙遗址,并出土有韩国祖庙碑。韩宫殿区内还发现有凌阴遗址,它是我国目前发现战国保存较完整的冷藏冰窖遗存。故城内地上保存有梳妆台、望母台、授印台等。地下遗址文物遗迹星罗棋布,主要有铸铜遗址、铸铁遗址、制骨遗址、制陶遗址、制玉遗址、缫丝作坊遗址、铸币遗址、仓城遗址等。
郑韩故城内外分布有郑韩两国贵族墓地和邦墓区。1923年新郑县城南街李家楼发现的郑国国君墓出土青铜彝器102件,器物碎片和贝片723枚,曾轰动国内外,其中一对青铜莲鹤方壶为稀世珍宝。1996—2001年发现的后端湾春秋贵族墓地,面积达240余亩,墓葬达3000余座,车马坑23座,其中郑公“中”字型大墓长达45米,内葬车45辆,是目前发现少有的带双墓道诸侯墓葬,其规格之高,价值之大,是其它同期诸侯国中的佼佼者。韩国王陵多葬于故城外,共有11处28座,平民墓区主要分布在城内东区和城外黄水河东岸、城南和城西双洎河西岸一带。墓地规模之大,埋葬密集为同期墓地所罕见。
郑韩故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韩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两千多年前的新郑,不仅城高池深,门阙巍巍,而且街道纵横,宫室林立,高车驷马,熙来攘往,非常繁华。故城的布局体现了当时东周列国都城的典型模式,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是当时最大的商业都会之一。
郑韩故城于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20世纪河南十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目前,郑韩故城丰富的文化资源,正在继续发掘、研究、开发、利用,不久,将建设成中原地区一座历史文化旅游名城。
上一篇:河南新郑景点新郑博物馆
下一篇:河南登封景点甘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