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1月16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如果用企业形象、效益和事业成就作为界定标准,说永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永贵能源董事长、总经理于顺德创造了“奇迹”决不过分。有事例为证:
荒山深处,他用14个月,建成了一座年产45万吨煤炭的煤矿;用22个月他又建成了一座年产180万吨煤炭的煤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他整合、托管了7家小煤矿,并把这些矿都整顿治理成了明星企业;他用4.5亿元的资本金,整合了50多亿吨煤炭资源,目前市值90多亿元。
2004年6月,于顺德肩负着打造“第二个永煤”的光荣使命,进军贵州,就任黔金煤业总经理。
黔金煤业地处贵州黔西县乌蒙山深处,原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煤窑。矿区到处是没脚深的污泥,胶鞋一连几个月脱不掉;低矮潮湿的石棉瓦工棚,四处透风,被褥潮湿得几乎能拧出水,夏天也要用电热毯防潮;海拔1500多米的高原,四季气温都很低,矿区内没有锅炉烧热水,职工升井后用冷水洗澡,冻得人浑身打颤,钻到被窝里半天还暖不过来。
于顺德是条硬汉子。他带领黔金煤业全体员工,苦战14个月,把黔金煤业建成了一座年产45万吨煤炭的标准化矿井,成为贵州省煤矿建设史上,首次免予验收就被允许进入联合试运转的矿井。特别是2008年以来,于顺德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从3个子公司发展到10个子公司,新整合矿井及在谈项目20多个,煤炭产量从年初的不足100万吨迅速提升到500万吨。
面对贵州煤矿大多是高瓦斯矿井,他带着感情抓安全,麾下所有煤矿4年多时间实现“零死亡”,创造了高原矿井的奇迹。到贵州短短11个月,他就被评为贵州省劳动模范,成为当地外来企业中的唯一。
贵州煤炭资源丰富,素有我国西南煤海之称。但是,地质条件复杂,瓦斯突出严重。
黔金煤业建矿之初,为了招工,于顺德跑遍了周边三四个县的几十个乡镇,历尽艰辛,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协调下,总算把第一支队伍建了起来。可这支队伍大部分人不识字,没有从事过煤炭生产。安全意识更谈不上,只要监督稍微松懈,就会违章操作,有时,一个小班违章操作现象就能抓到上百次。
为了让这样一支队伍能够达到安全生产需要,于顺德亲自到区队给工人讲课,到工作面做示范。同时以规范化操作为突破口,强制推行安全隐患计件工资制,把处理隐患、纠正违章都记入工分,让所有职工都认识到“搞安全能挣钱,搞好安全能多挣钱”。
依靠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优势,经过倾力整顿,违章率大大降低,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安全形势彻底改观。
但是于顺德看到,贵州还有很多小煤矿技术力量薄弱,事故频发,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下决心整合小煤矿,对生产能力小、安全形势差的当地小煤矿实施帮扶,为当地政府分忧解难。
有人善意地劝说于顺德,“贵州的煤矿瓦斯突出严重,整合一个小煤矿就相当于抱住一个地雷,还是别冒风险为好。”然而于顺德则认为,整合一个煤矿,不是抱一个“地雷”,而是排除一个“地雷”。
石桥煤矿原是年生产能力3万吨的个体小企业,没有技术人员,年年出事故。被整合后,永煤对矿井系统进行全面改造,不断输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夯实安全基础管理。短短几个月,该矿生产能力迅速提升,杜绝了三级以上轻伤事故,被黔西县定为安全管理一类矿井。
这个做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从毕节到黔西南,从贵州到云南,所到之处当地政府都表示:“只要永煤看中的煤矿,想怎么整合就怎么整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对此举也给予积极肯定。
造福当地百姓、构建和谐矿区是于顺德的孜孜追求。他说,“我们始终要满怀一颗感恩之心,回报贵州的父老乡亲。”
于顺德经常说,到一个地方办企业,就一定要承担起企业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责任。
2006年,大方县城严重缺水,群众面临吃水难。公司立即决定为大方县城无偿接通供水管道,提供水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方县城居民吃水难的问题。
2008年春,贵州省遭遇50年不遇的冰冻灾害,造成六龙镇农用线路中断。五凤煤业及时利用自己的专用输电线路为六龙镇供电,在保证全镇居民生活用电的同时,还与当地电力部门配合维修六龙镇供电线路,为当地恢复供电赢得了时间。
4年来,于顺德组织公司员工,与黔西贫困山区高中生“一帮一”结对子助学,带头向当地学校、周围困难村民捐款,扶危济困,在当地传为佳话。
于顺德和他的企业把驻地当家乡,把乡亲当亲人的行动,博得了社会各界的理解、信赖和支持。黔金矿至今没围墙,但矿上东西从来没有丢失过。有一次,一位村民盖房子,经矿领导同意后,借用矿上几根钢管。同村的一位村民看见了,任他怎么解释,还是被拉去向矿领导求证。威宁县民族中学专门设立了“黔金奖”,以示对黔金煤业员工的由衷感谢。
上一篇:程相文让咱的玉米牛年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