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2月3日电(新华社记者刘雅鸣、秦亚洲)他父亲去世的时候,家里连棺材都买不起;
他在北京推销花岗岩,为了省钱,长期住在水泥管道里;
他自掏腰包,为全村160多户人家建设新居;他筹资4亿多元带领村民参股办企业……
这是裴春亮已走过的人生历程。
致富思源,反哺家乡
裴春亮是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人,小时候家境贫困,几乎靠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在家庭遇到种种不幸时,乡亲们帮助他度过了一个个难关。
裴春亮从理发、修电器、开饭店起步,后来开矿、做贸易,如今发展成集酒店经营、机械铸造、矿业开采、水泥生产于一体的农民企业家。
“春亮,你现在有钱了,是不是天天都能吃上猪头肉了。”刚回到村里的时候,一些人看到裴春亮就这样问他。
“看到乡亲们的吃穿住行心里就发酸”,裴春亮说,“以前太穷了,现在看到乡亲受穷心里就难受。”
怀着朴素的报恩思想,富裕起来的裴春亮没有忘记反哺故里,不断帮助村里百姓解决困难。2005年,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的他,为了实现村民安居乐业的梦想,做出了个人出资为村里每一户人家建座楼房的决定。
“我有个哥哥,30多岁还娶不上媳妇,就是因为没有好房子。我12岁时还和妈妈睡在一张床上,半夜经常听见妈妈偷偷地哭。所以我从小就知道,在农村,一间房子对一个家庭来讲多么重要。”
位于太行山脚下的裴寨村,一面靠山,三面环沟,是河南省的贫困村,村民住的房子大多是30多年前盖的土坯房,住上楼房是村民的愿望。
2008年12月21日,160余户裴寨村村民拿到新房钥匙。
“你看看,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村民马金娥说,“都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俺村人却赶上了,春亮自己出钱给俺村每家盖了一套二层小楼。俺住了一辈子土坯房,整天想着啥时候能住上楼房,今天总算实现了。”
160多套排列整齐的深红色连体式两层小楼在太行山腹地的农村格外显眼。这个村民小区除了村民住宅,还配套建了卫生所、幼儿园、商店及休闲绿地。
“住上了新房子,还得让村民有活干。大家有钱赚,长久的日子才有保障。”为此,裴春亮多方筹资建起了日生产能力4500吨的春江水泥有限公司,村民人人参股,还让200多名农民就了业。同时,他在老村临街的地方建了商业街,供老人、妇女做小生意。
裴春亮鼓励一些村民自己创业。村治安主任裴孟群原来杀猪卖肉,裴春亮鼓励他买车运煤。裴孟群却说风凉话,列举了许多理由:车子被交警查住了怎么办?外地车到山西拉煤被人欺负怎么办?拉回来煤炭没有人要怎么办?后来裴春亮打消了他的担忧,借给他钱买车。如今,他已从一辆车发展到一个车队了。
“很多小事,一次次地触动我的心。总记得困难时人家怎么帮我,让我忘不了,一定要报答,想办法报答。熬到今天,给家乡父老做点事,良心上才能求得平衡,我多年揪着的心,多多少少总算放下了一点。”裴春亮说。
提高村民精神文明水平
解决了村民的住房和就业问题,裴春亮把目光放在了村民文化和精神层面的提高上。在一次全村大会上,他对村民说:票子、房子、车子,我们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拥有,但是最终目的是一个人的道德、良心、责任和奉献精神要有提高,希望随着时间推移,裴寨村人的思想能升华。
裴春亮说,目前最大困惑是怎么进一步提高全村人的思想和文明水平。
他说:“最害怕村里人跟自己有差距感,我用各种方式让自己不能脱离这片土地,和生我养我帮助过我的父老乡亲。但是,给他们办好事也需要费力引导。比如卫生间问题,当地人习惯把厕所建在院子里,还是旱厕,听说以后住了新村,要在房间里上厕所,大家都直摇头。”
裴春亮领着村里人到他在县城的家里参观抽水马桶,让一些村民现场用一用,村民们发现还不错,这才做通了村民的工作,同意把卫生间修在房子里。
为在村民中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裴春亮花1万多元买了一套健身器材安在村头空地上,让村民在农闲之时进行健身活动。
裴春亮说,农村与城市最主要的差别在人的整体素质上,提高村民的自身修养和素质需要从点滴抓起。
“每次看到和我一起长大的同伴,就想他们一年才能洗上几回澡?所以特意在新村大门前装了两间淋浴室,还安了一面大镜子,让村里人常照照,谁不想洗得干干净净啊?!”
当地人办红白事有个习俗,不管谁家办,全村人都要到那户人家去吃饭,还要提着一篮子馍。办事的人家为了争面子,相互攀比,看谁家准备的肉多,谁家请到的客人多。以前缺吃少穿的时候,馍是稀罕东西,现在大家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吃了,堆的满地都是,最后放坏了,要么喂猪,要么扔掉,非常浪费。
2005年除夕,裴春亮通过村里的大广播宣布,以后红白事不能再送馍了,也不能全家人都去吃。他们在村里腾出5间房子,成立红白事理事会,集中办事,坚决刹住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
村里有家人去年夏天办喜事,天气炎热,请来帮忙端盘子的小伙子光着膀子,裴春亮看到后,当即让他回去把衣服穿上再来。“文明习惯的养成,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看着正在打扫街道的村民,裴春亮说他很感谢乡亲们:“过去村里的街道垃圾遍地,无人打扫。现在没有人组织,总有人早早起床把街道扫干净。以前邻里之间发生矛盾互不相让,如今吵架的很少了。”
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
裴春亮把他所做的一切称之为圆梦:“现在做的几乎每一件事情都来自对农村贫困生活的记忆。”比如给乡亲盖房子,就是因为他深深了解房子给农民的压力。
裴春亮说:“至今小手指上还有一个小时候割麦子时镰刀留下的刀疤,那时就想,长大了买台收割机。家里没有牛,犁地时要到别人家去借……当时心里就想,将来非要弄台拖拉机不可。”
“17岁上下那几年,天特别旱,有的年度几乎颗粒无收。由于担心下一年天气继续旱下去家里会断粮,母亲说,粮食开始限量吃了。”这个情景深深地印在了裴春亮的脑海里。
裴春亮在村子里修建了一个大水池,他一直认为,在农村修建水池的意义特别深远,是解决农业生产保障的关键。由于家乡十年九旱,他从小萌生了修建蓄水池的想法,为的是种庄稼再也不用“望天收”了。
因为熟悉农村的一切,特别是了解农民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所以裴春亮做的都得到了百姓衷心拥护。村民裴春保说:“春亮做的事儿都是我们农民最需要的,他说的话我们也爱听。”
裴春亮的事迹得到广泛认可,他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并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裴春亮深有感触地说:“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得到这么多荣誉,我感到很荣幸,更能推动我继续做下去。”
裴春亮说,被人尊重是最快乐的事儿,荣誉也是生产力,政府、社会给人以尊重、重用,就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新农村建设。
上一篇:共同致富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