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2月17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从光山县城向西约2公里处,穿过上书“上官岗农民新村”七个红色大字的牌楼,眼前豁然一亮:西紫湖碧波荡漾,小别墅鳞次栉比;别墅区内,游泳池、咖啡厅、游乐场一应俱全;别墅区四周,200多亩桂花、雪松、玉兰郁郁葱葱。在这如诗如画的新村里,迎着晨风,闲庭信步,闻花香、听鸟语,令人无比陶醉……
然而谁能相信,如今已成为鄂豫皖边区新农村建设模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的上官岗农民新村,十几年前还是紧挨县城的“西大荒”。村里人告诉记者:上官岗村能有今天,离不开他们的好带头人刘正双。
一
1991年4月,28岁的刘正双在群众期盼的目光中,走上上官岗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当时,上官岗村虽紧靠县城,但十分落后,80%的农民在贫困线上生活。刘正双不甘心上官岗村就这样一直穷下去,他和村委一班人没日没夜地琢磨,反反复复地思考,最终定下发展思路:围绕紧靠县城优势,兴办企业,以企强村;发展商贸,以商养农;村组户一齐上,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甩开膀子奔富路。
思路好是好,但该怎么干呢?刘正双思来想去,决定动员妻子弃农经商跑运输。凭着吃苦耐劳和果敢精明,没几年,刘正双就发展起一支小型运输车队,在村里率先脱贫致富。
自己富不算富,全村人富了才叫富。1996年,县城兴起建房热,红砖价格上扬,供不应求。面对巨大商机,刘正双果断决定,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创办制砖厂。入股在当时是件新鲜事,很多人担心钱打了水漂,对入股顾虑重重,犹豫不决。为让群众放心,刘正双率先入股8万元,其他村干部跟着2万元、3万元地入股。看到村干部入股了,群众终于放心踊跃参股,不到一个星期,全村近百户群众成为制砖厂股东,迅速吸纳社会资金200余万元。如今,制砖厂带动村里300多人就业,50多户家庭走上致富路。
制砖厂的成功,为村干部经商办企业积累了经验,更为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撑。紧接着,村里投入400万元,对县城黄金地段的一家宾馆进行改造,并对外出租,年创税利100多万元;依托县城最大市场宝相寺市场建成鞋帽、布匹专业市场,40余间商品房对外租赁,年租金达30万元。如今,全村有1700多人从事餐饮、运输、商贸、建筑、加工等非农产业,户均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致富大户有20多户。2008年,村集体固定资产达2000多万元,村集体纯收入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余元。
二
村集体富了,群众腰包鼓了,不满足的刘正双开始了新的追求。以前,刘正双经常听到人们这样评价上官岗“新房随便建,杂乱不好看”、“室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听到这些,刘正双心里不是滋味。要向省内外先进村看齐,将上官岗打造成豫南明星村、模范村。定下目标后,刘正双带领人马到外地取经,请专家进村现场指导,一个发展蓝图很快展现在上官岗群众眼前:发展壮大新产业,规划建设新农村,培育造就新农民,通过建设生态农业园区、农民新村小区、养殖小区和文体大院“三区一院”建设,走出一条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新路子。
2003年6月,新村建设破土动工,刘正双没日没夜盯在工地上,皮肤晒黑了,人累瘦了。如今,上官岗农民新村初具规模,现已建成单联体小别墅48栋,农民公寓92套,商住楼33套和24套村民自建房。走进新村,但见幢幢别墅群错落有致,煞是惹眼;小区内50亩面积的清澈流水依楼环绕,衬托得处处灵秀动人。蓝天白云,流水潺潺,满目青翠,鸟语花香,“小江南”的秀丽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三
物质生活富裕了,应该让群众的精神生活有更高追求。为了让上官岗两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刘正双和班子成员达成共识,投资30万元兴建4000平方米的村文化大院,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文化大院包括图书阅览室、老年棋牌室、健身室、戏迷俱乐部、青少年英语沙龙、中青年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和一个大型露天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经常举办各种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和形势政策演讲等活动,让全村群众开阔了眼界,愉悦了身心,提高了素质。过去,刘正双带领村民到省内外先进地区学习取经;如今,上官岗成了别人学习的榜样。各级领导来了,各地考察团来了,更让村民没想到的是,外国人也慕名而来,这让全村人感到无比自豪。
刘正双又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标。刘正双聘请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为村里作今后15年总体发展规划。手拿沉甸甸的规划,憧憬美好的未来,刘正双说:“我们深感担子更重了,但我们信心更足了!”村里的群众说:“有刘书记带领大伙儿干,上官岗的明天更美好!”
(记者 曾昭阳 通讯员 吴炳辉 吴正宇)
上一篇:育种农民收获奖金30万
下一篇:裴春亮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农民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