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6月17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 报道:23年前,地处太行山区的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有一个16岁的穷小子,面对家庭巨大变故而不知所措:父亲病逝,无钱安葬,没有寿衣没有棺材,遗体一直在家停了3天。村里的乡亲们十分同情,老支书领人刨了集体的两棵桐树做了棺材,乡亲们对钱买了寿衣。这家一升米,那家一瓢面,众乡亲帮助穷小子安葬了父亲。
从那时起,穷小子的心中许下誓言:今天你借我一升,将来我还你一斗!如果我发达了,一定要报答父老乡亲!
穷小子后来果然发达了,果然兑现了他的诺言!
6月15日,记者在裴寨村见到了这个“穷小子”——现任村委会主任裴春亮。
在今年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得知裴春亮建设家乡、回报乡亲的事迹后,称赞道:“你的境界很高啊,不愧为基层干部的楷模!”
“看到有人受穷我心里难受”
裴春亮出生在太行山区一户一贫如洗的农家。他家兄妹5人,3个哥哥和1个姐姐,是村里数一数二的贫困户。10岁之前,他没穿过一双新鞋,没吃过一个完整的白馒头。由于贫穷,他13岁那年初中未读完就被迫辍学了。16岁时,父亲病故,接着,不到20岁的三哥死于煤矿事故,不久大哥又突患脑中风半身瘫痪,二哥也死于车祸。大嫂、二嫂先后出走,改嫁他乡,撇下了3个年幼的侄儿、侄女。接踵而来的打击给裴春亮幼小的心灵深深打上了贫穷与痛苦的烙印。
然而,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裴春亮,又是一个饱尝了人间真情的幸运儿。在家庭遭遇种种不幸的时候,是淳朴善良的乡亲们帮助他渡过了难关。每当想起这点点滴滴恩情,裴春亮总是止不住地流泪。他说:“乡亲们的恩情在我看来,比钱更贵重,我啥时候也报答不完。”
头脑灵活、敢闯敢干的裴春亮从学理发到修家电,从办商店到开饭店、照相馆,直到办厂开矿,几年下来成了远近闻名的能人富户。但他没有忘记依然贫穷的乡亲们。他说:“我以前受过穷,现在看到有人受穷我心里就难受。”
裴寨村所在的张村乡是省级贫困乡。每逢春节和中秋节,裴春亮都要给村里的40多户贫困户送钱、送米、送面、送油……村民宋秀清的丈夫中风瘫痪,孩子考上郑州大学,大人要看病、孩子要交学费,裴春亮一年送了4次钱,承诺要帮孩子到大学毕业挣钱为止;张村乡与县城只有一条又弯又窄的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坑洼,裴春亮捐款3万元将路修直拓宽……从1999年至今,裴春亮用于捐助贫困、奉献社会的资金达400万元以上,还救助了30个困难家庭、29名困难学生。对裴寨村考上高中、中专、大学的学生,他还出钱给予2000元至1万元的奖励。
今年春季,裴寨村600多亩冬小麦因大旱面临绝收。裴春亮个人出资买来水泵、抽水管道等灌溉设备,让全村的土地普遍得到了灌溉。之后,又个人投资700多万元,修建了8公里长的引水渠,使张村乡半数的村子、2500多亩农田灌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给每户村民赠送“小别墅”
2005年,裴寨村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已经离村进城十年之久的裴春亮,在缺席和不知情的情况下,居然以绝对高票当选为新的村委会主任。
面对乡亲们的信任和请求,裴春亮不忍拒绝,怀揣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回村赴任。上任后,裴春亮毫不吝惜拿出自己多年拼搏的积蓄,为群众办了几件漂亮的实事,很快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赢得了一片叫好声。但裴春亮却高兴不起来:60%的村民住的仍是30多年前盖的土坯房,有的还出现了裂缝、沉陷。经过深思熟虑,裴春亮作出了一个让全体村民震惊的决定:个人捐资3000万元为乡亲们建设一个新裴寨村,给每户村民免费赠送一套别墅式新型住宅!
村口有一座荒秃的山头,新村村址就选在了这里。2006年3月,裴春亮先期捐资80多万元,为新村打了一口500多米的深水井,并修通了通往新村的道路。2006年5月26日,新村建设正式动工。经过艰苦奋战,裴春亮带领群众建设了160套居民楼,每套房240平方米,2008年12月21日,裴寨村全体村民期盼已久的裴寨新村正式落成,一个集敬老院、幼儿园、体育场、超市、办事服务大厅等配套设施的现代化新型农民社区展现在人们面前。村里90多岁的张仙花老太太说:“俺受了一辈子穷,谁也没想到今天能住上小洋楼,俺得好好活着,享享清福。”
给每个村民赠送“干股”
光叫村民安居,够不够?不够!还得让乡亲们有活干、有钱挣!
裴春亮决定利用当地资源兴办企业,投资4亿元筹建股份制企业——春江水泥有限公司。
听说春亮要建企业,村民们争先恐后为企业筹资,3000元、5000元、1万元、10万元、20万元,就连村里身有残疾的裴明军也把家里仅有的20元钱积蓄交给裴春亮。面对村民的信任,在感激之余,裴春亮表示这些钱都可作为村民的股份,同时决定为全村559名村民每个人再无偿赠送2万元的“干股”,使全体村民都成为企业的股东。
2007年4月26日,该公司现代化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开工,年生产能力为140万吨。第二条日产4500吨生产线即将于今年7月点火,总投资达8亿元。企业的建成不仅解决了村里100多人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实现了裴寨人做了多年的致富梦。
“富了钱袋,不能忘了‘脑袋’,得让裴寨村民成为高素质的新农民!”在裴春亮的新村计划里,包括了对村民的“教育”——为此新村专门建了多媒体学习室和红白事理事堂,用以开启民智,移风易俗。裴春亮还与技校合作,举办了5期培训班,使200多名村民都免费接受了培训。
“今后的路还长着呢!裴寨人对我恩重如山,他们相信我,我就得领着他们好好干,闯出一片广阔天地!”对村里的未来,村民的前途,裴春亮早就有了打算,同时也充满了信心。
(记者 李虎成 通讯员 赵同增)
下一篇:为事业奉献生命的每一分钟